1. 首页 / 健康 / 

胡荽的功效及作用

胡荽的功效及作用

胡荽介绍

【正名释名】始载于《嘉本草》。为伞形植物胡荽的全草。荽《说文解字》作“”,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芫为 “”之误,俗称,乃茎叶布散貌。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

【别名异名】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藤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胡�(《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菜、满天星、延荽。

【处方用名】胡荽、芫荽、香菜、香荽。

加工炮制

鲜品随采随用。春季采其带根全草,除去泥土及杂质,晒干切段。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

功效主治

1、发汗解表 《医林纂要》曰:“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外感风寒,卫阳郁遇,腠理闭塞。而见恶寒发热,头疼无汗,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肢节酸疼。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胡荽辛温入肺,善散风寒,发汗解表,驱邪外出,故治风寒表实证。

2、宣透麻疹 《嘉�本草》目:“疗痧疹,碗豆疮不出。”《医林纂要》又曰:“托疹。”麻疹疫毒,首犯肺胃,正气旺盛,鼓邪外出,由里达表,疹透出齐,此为顺证。外感风寒,腠理郁闭,透发不畅,疹出复隐;甚则内陷,壮热剧咳,痰鸣漉漉,呼吸困难,鼻煽息高,面白唇青,此为逆证。急宜发散风寒,宣肺透疹。胡荽辛温,入肺胃经,既散风寒,又善透疹,更宣肺气,熏洗内服,皆可应用。

3、消食下气 《日用本草》‘曰:“消谷化气。”《食疗本草》又曰:“主消谷能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脾胃受伤,纳运无权。症见:纳谷不香,不思饮食,饭后腹胀,暖气吞酸,甚则便溏,久则消瘦,肢困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胡荽辛以疏散,温运中焦,香窜浓烈,醒脾开胃,消食下气,食疗佳品。

4、鉴别应用 胡荽与荆芥,性味辛温,皆能发汗勰表,宣肺透疹,为风寒外束,疹出不畅习用之品。然荆芥又入肝经,祛风止痉,疗疮止血。胡荽走胃经,醒脾开胃,消食下气,兼治不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局部熏洗适量。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辛温发散之品,麻疹已透,或因热毒壅盛而非风寒外束所致的疹出不透及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

【配伍应用】

1、配生姜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三经,外散风寒,内温中焦,既为“呕家圣药”又能祛痰止咳,更作食疗佳晶。二药配伍,发汗解表,用于风寒外柬,表实轻症。

2、配柽柳 柽柳辛甘性温,为宣发所散之品,功专发表透疹。二药合用,熏洗内服,治疗风寒外束,疹透不畅。

3、配紫苏 紫苏辛温,入肺、脾二经,既能发散风寒,又善行气宽中。二药相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表症及四时不正之气,内伤脾胃,脘闷气滞,不思饮食,腹胀呕恶等症。

4、配陈皮 陈皮辛苦性温,入脾、肺二经,辛散苦降,温而不峻,芳香醒脾,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为脾肺二经气分佳品。二药相伍,辛温气香,一偏醒脾,一偏悦胃,用于食少、纳呆、暖气,腹胀。

方剂制剂

1、胡荽酒(《太平圣惠方》) 胡荽。用法:细切, 以酒二大盏,煮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 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 于面。主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

2、葵根饮(《圣济总录》) 葵根、胡荽、滑石。水 煎服。主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亦治血淋。

3、治孩子赤丹不止(《兵部手集方》) 胡荽汁敷之。

4、治众蛇毒(《千金方》) 合口椒胡荽苗繁分。捣 敷之。

5、治肛门脱出(《子母秘录》) 胡荽。烧,以烟熏 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