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 / 

公孙穴-准确位置图

公孙穴的作用

公孙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是脾经的络穴,是联络脾经和胃经的穴位,能反应脾胃的功能。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按摩公孙穴有缓解治疗腹胀、胃痛、肠鸣、胸闷、心痛、脚气等。

公孙穴的位置

公孙穴的操作

艾灸是刺激公孙穴最合适的方式。当我们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多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脾胃虚弱和脾胃气滞。艾灸温中补虚的作用非常强,可补脾胃虚;另外艾灸还有行气导滞的作用,所以对于脾胃气滞的病人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推动脾胃之气。

艾灸公孙穴调理脾胃

他人操作:将一只手的拇指按在公孙穴的旁边,另一只手像执笔一样稳住点燃后的艾条,用小指支撑在被灸者的皮肤上,刚开始时艾条的顶端与皮肤的距离大概为1cm左右,当你觉得热得不太能忍受时可以适当抬起,一次艾灸时间为5~10分钟即可(老年人可适当延长到15~20分钟)。对于儿童和对温度不敏感的老年人最好请他人操作。

自己操作:对于对温度敏感的成年人,可按以上方法自行操作。

艾灸公孙穴的操作方法

(艾灸公孙穴的操作方法)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网络收集)

公孙穴 Gōng sūn

取穴方法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穴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穴义

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名解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

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

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公孙穴的位置

(公孙穴的位置)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腿部 足部穴位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